第一百三十四章:陛下,孙杰有谋逆之心!_我家后门能到明末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一百三十四章:陛下,孙杰有谋逆之心!

第(1/3)页

  “从耀州到富平的道路要修缮,从富平到西安府的道路依旧要修缮。

  记住,修缮道路的时候,一定要用水泥。不要担心成本,那些建奴俘虏刚好可以利用上。

  还有耀州那边的煤矿,也要扩大产量。

  把这些建奴俘虏分成两部分,一部分进山挖矿,  另一部分干苦力修路架桥。

  对了,带回来的那些百姓,把青壮抽检出来,还要再次征兵,这次,兵额,  要扩大到两万人。

  还有学校,盖的怎么样了?”

  孙杰看着王笔,  问道。

  “学校已经盖的差不多了,已经从西安府招募了秀才过来教书。

  学生都是之前过来的百姓的孩子,要缴纳一定的学费,不是很多。

  至于这次送过来的这批,属下没有让他们的学生入学。

  大人之前说的军校,校舍已经建好了,只是没有学生和老师,空荡荡的。

  大人,正所谓升米恩斗米仇,说的有些难听,但这事现实。

  咱们给百姓提供田亩、住处、粮食、衣裳以及农具,放眼整个天下,只有咱们这一家了。

  时间短了还行,  长了的话,不仅成本会居高不下,甚至还会养出懒人。

  之前咱们实力小,  人也少,用这种法子还行,现在人多了,  就有些不太现实!”

  王笔跟在孙杰身后,一脸认真的说着自己的看法。

  他说的这些事,孙杰心里也有考量。

  王笔说的没错,有些时候,不能对百姓“太好”,不是说,不能对百姓好,而是不能无条件的对百姓好。

  最好的状态是,百姓接受孙杰的资助,开垦荒地,种植粮食,修建房屋,然后交粮纳税。

  一年的结余,拿到市场上去卖,换成钱财,再买些想买的东西。

  如果,这些事情全都被孙杰承担,那百姓就失去了他们的作用,久而久之,社会就会失去活力,  甚至还会引起反噬。

  “你说的很对,之前百姓数量太少,做的多一些无所谓,现在人数多了,就不行了。

  这事情不小,是个大事,各项事情要好好的考虑。你把你想的那些,搞一个章程,把你的想法全部写出来!”

  孙杰说道。

  两人一边说着,一边往城里走去。

  天空也黑了下来,忙起来的时候,时间流逝的很快。

  回到参将府,孙杰把陈虎、赵大顶、梁五、杨临以及王笔他们找了过来。

  参将府的前厅里放了三四个火盆,驱散了不少寒冷。

  孙杰坐在上位,看着坐在两侧的众人,说道:“这次把你们这些人找来,是有件事情告诉你们!”

  众人看向孙杰,倾耳细听。

  孙杰从旁边的桌子上拿出几张写着规划的宣纸,让众人一一拿了一份。

  陈虎他们这几年一直在学习,早已经不是之前的那个大老粗了。

  孙杰静静的喝着茶,看着他们。

  王笔率先看完,他放下手中的宣纸,既紧张又兴奋。

  他从孙杰的规划中,看到了野心,看到了征战天下的野望。

  制度框架,官僚体系,最能直接反应一个人的心态。

  孙杰制定出来的这个规制,某种程度上来说,比朝廷官僚体系还要完备。

  “大人,您的意思是,如今的规制,还要进行改动?!”王笔忍着内心的激动,问道。

  孙杰放下茶杯,道:“不错,咱们现行的规制,几乎没有任何规矩可言。

  所有事物杂乱不堪,管理混乱,相互交叉,效率低下。

  人少的时候没有什么,可现在人多了,地盘也大了。

  以后,咱们手中的人口和地盘将会越来越大,要是不提前做好规划,恐怕影响甚大!”

  “大人所言即是!”

  杨临接过了孙杰的话茬,声音洪亮,语气间也满是激动。

  孙杰搞出来的这个制度框架,一下子多出了不少官职。

  商人出身的他,自然能看明白孙杰所图甚大。

  “大人,可是,咱们目前手中没有这么多人啊!”

  陈虎放下手中的宣纸,有些犹豫。

  文事他不清楚,军事明白不少。

  这个军参院让他有些拿不准。

  这几天他在读史,觉得孙杰搞的这个军参院有些像大明的五军都督府,但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66kxs.net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