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两百一十三章:南边乱了!_我家后门能到明末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两百一十三章:南边乱了!

第(1/3)页

  有些事情,并不是脑袋一拍就能够实施。

  要将该考虑的事情全部考虑到位,要将所涉及到的事情全部涉及到。

  不能仅仅因为自己的想法而动,也不能仅仅因为自己一时兴起而为。

  孙杰当然知道,不管做什么事情,应该考虑时代背景,应该考虑当下的环境。

  所以在他提出“第一个五年计划”后,  并没有在第一时间让人推行下去。

  而是将“第一个五年计划”下发到各个部门,让他们进行完善和修改,以符合这个时代的背景,避免出现问题。

  孙杰所提出来的“第一个五年计划”对于这些官员来说是破天荒的,在他们当官的这么多年当中,从来没有遇过这种事情。

  而且,  史书上也不曾见到过,  从古到今的为政方式,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。

  当年,朱元璋登基之后,对天下的管理和前朝前代并没有什么不同。

  他一直沿用着从古到今流传下来的方式,所采取的办法无非就是官官,民民。

  说一句难听的,除过有些生产工具有所改变之外,其余的生活方式和千年前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,也并没有太大的改变。

  所以孙杰的这个五年计划提出来之后,让很多官员一时之间有一种茫然以及无处下手的感觉。

  孙杰手中的那些官员,有很大一部分是以前的传统读书人,他们接受的教育是儒家文化。

  在治理天下时,还是以传统观念为主,以维稳为主。

  改善一地民生固然重要,但这并不是官府的责任。

  牧民牧民,  以官牧民,他们要做的,无非就是维持地方稳定。

  为了能让这些官员打消心里的顾虑,  同时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和认识,  孙杰甚至亲自编写了一部手册。

  取名《经济、民生与帝国》,在这本手册当中,孙杰简单且又清晰的讲解了这三个群体之间的关系。

  这本册子印刷完毕并且下发到官员手中之后,孙杰便让这些官员每日翻看,同时还要书写观后感以及理解文册。

  在孙杰的努力之下,这些官员们也初有成效。

  第一个五年计划也在坎坷当中逐渐完善,同时下发下去。

  伴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下发下去的,还有孙杰的一纸文书。

  文书令:“官员升迁、贬谪,全部按照五年计划进行,在规定时间内,如果完成计划上面的那些内容,则进行升迁,若是不能完成,保持原位或者平调,如果还有倒退,将会贬谪!”

  此令一出,让全天下的官员忧心忡忡。

  这可比当年张居正搞出来的京察狠多了,最起码京察里面有很大的空子可以钻。

  这个东西,  好不好坏不坏,政绩完成又或者没完成,  全部都是一眼能看到的事。

  就算掺假,又怎么可能瞒得住?

  假的终究还是假的,稍微调查,就能够彻底的查清楚。

  但也不是没有一丁点好处,最起码不用担心自己关系不行,背景不硬。

  一切都看政绩说话,只要做出政绩,只要摆在那里,就不怕升不了官。

  对那些年少有为且干劲十足的官员来说,这是一次大好的机会。对于那些想混水摸鱼,只想当个富家翁或者还有别的心思的官员来说,却是一件非常折磨人的事。

  孙杰就是要这样,这些官员混了几千年,总不能让他们就这么一直混下去。

  为了能够更好的推动经济,孙杰在长安城外修建了玻璃厂、水泥厂等一些目前能修建的厂子。

  也修建了一些土法炼钢炉以及一些纺织厂等厂子。

  同时,孙杰掀起了第一轮大基建工程。

  工程包括,修建从京兆府到延绥镇、甘肃镇、山西、北平府等地的大公路。

  连接整个北方的关键城市,使道路通畅,互通有无。

  扩建京兆府,扩建各地重点城池,鼓励工商以及手工业从业者。

  修桥铺路,修房建城,能做的事情孙杰全部去做。

  由大明钱庄出钱投资,由工部负责承建,招募大量工人,开始在整个北方大搞基建。

  这些工人带动了大量就业,同时也吸引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66kxs.net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